2007年6月2日星期六

如何網路行銷!

第一, 行銷不該只是口號,而必須被執行。 對很多人來說,作一個好網站是最重要的事,網站做好就算告一段落,甚至連基本的網站登錄都沒有做。 難道他們不知道做任何生意都需要一套行銷計畫嗎?不是,而是他們對網路世界不夠熟悉,不清楚網路行銷的多種手法,也可能是沒有時間親自操盤,甚至是因為完全沒有預算。 也許您會說,很多網站光是放在那裡,自然而然就有人潮;對此我們的看法是,絕對沒有這種事!如果您對那些網站略作探索,您一定可以發現人潮不請自來的原因;而事實上,在競爭激烈、快速發展的網路世界,您也沒有時間去等待人潮的自然聚集,您需要的是主動出擊、積極尋求訂單。 特別當您是新加入者,請記得,務必構思並執行您的行銷計畫,否則您將被淹沒於茫茫網海。 第二, 行銷預算是一定要準備的。 曾經有朋友希望我們推廣他的商業網站,「沒有錢,儘量推吧」;可是商業網站所需要的行銷方案,多少都得準備一點預算,既然擺明了沒錢,那我們也只能建議他去做免費的登錄,找一些相關網站試著接洽交換連結。 為什麼我們要強調花錢?您可能聽說過,很多網路行銷手法都不需要花錢,可是我們必須指出,當您所需要的行銷成效已經到了涉及商業利益的程度時,不花錢的行銷手法已經不敷使用了。 不花錢而要有效,應該在於網站經營操作面,至於行銷宣傳,從傳統產業到網路產業,沒有不花錢的。 當然,網路產業的行銷宣傳費用確實比傳統產業少很多,您也許只需要花費不到五千元的費用,就可以吸引五萬人次造訪您的網站。就看您是否連這五千元都捨不得花。 在網際網路使用率最高的美國,其商業化行為的出現約在4、5年前,而網際網路在台灣開始風行也不過3、4年的光景,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網路行銷」也成了被熱烈討論的新話題。相較於傳統的行銷理論與概念,「網路行銷」不只另類,更是新奇無比,而其背後牽涉了相當多的「電腦的操作」、「網際網路的原理」、「軟體與硬體的搭配組合」以及「非傳統概念的行銷原則」等傳統行銷領域中的所謂高科技成分。 就網際網路而言,這是一個高消費族群的市場,上網人口無論在經濟、教育和社會條件各方面均高於一般水準,消費能力無可比擬,且是一個不斷成長的大市場,成長率驚人,商機無窮,並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無時無刻不斷的行銷。這是一個可明顯區隔的市場,針對特定目標客戶行銷,效果事半功倍。這是一個低成本的行銷工具,行銷成本低於目前各項媒體及通路,但效果卻是傳統媒體通路的數百倍。 「行銷企劃人才」對網路行銷成功與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網路最獨特之地方在於網路具有充份的互動性溝通及即時性。互動性是網路行銷最吸引人的部份,過去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大多以廣告回函、直接郵寄或者CALL-IN 等方式來表現,而在網路上可以運用各種巧思的設計與消費者之間產生互動,例如舉辦有獎徵答,藉著高度而持續性的接觸,強化消費者對品牌的瞭解與認知。 「先給後拿」是網路行銷必須思考的行銷策略。由於網際網路的通訊特色,因此藉由網路提供各地的潛在客戶所需要的資訊或服務,只需花一筆小錢就能贏得這些潛在客戶的歸屬感,當他們必須經常造訪你的網站的同時,不僅增加了你們之間的互動性,你也擁有比別人更多的商機。這個策略的思考正是著眼於:你必須先「給」,吸引更多人到你的網站;後「拿」,只有在增加上網潛在客戶之前提下,你才能掌握商機。 既然網際網路有以上這些優點,究竟網路有沒有什麼限制?或者說,網路到底有沒有國界?以下將以台灣之消費者與生產者的角度來探討。 1.網路資源並無地理位置的限制 網站的設立位置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對誰傳播。當定位清楚之後,不管你的網址有沒有tw字尾都不重要了。 2.對於網路使用者來說,沒有網路的國界、只有求知的極限 對於網路用戶來說,唯一的限制是語文,而這點可以說台灣有全世界最優裕的條件,因為一定教育程度以上的人,中文與英文的程度都可以,也就是說,同時可以看的網站,比其他國國民多很多。雖然現在英文是強勢語言,好的網站許多都是英文,但是只要中文人口增加後,激勵更多的中文網站出現,同時能讀中文與英文的網路用戶,將享有更多的知識獲得機會。 3.對於網站經營來說,充實的內容是最重要的 以美國與加拿大,或其他的英語系國家的網站為例,因為語言相通,各網站所提供的內容亦能相通,間接促使彼此市場也能互通。同樣的道理,一個位於台灣的網站,只要提供的是中文資訊,當然可以以全球華人為假想市場,許多熱門網站,如中時電子報就有足夠的世界華人知名度,這時,國界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內容值不值得。除此之外,網站內容的經營其實牽涉到文化的表現,不管這個內容是「拍賣」還是「桌面圖檔」或是「台北小吃」,或多或少都會與當地文化有關聯。   最後,對於欲從事純網路事業之企業來說,不能不注意到一個現實,這個現實可以「好萊塢理論」來說明。何謂好萊塢理論?好萊塢是由大量的金錢跟大量的焦點所堆積出的集中,集中於什麼呢?集中於明星身上,所以如果用好萊塢模式來看 Internet 的時候,現在正出現了這種傾向,它的確累積了大量的興趣、大量的資金、大量的焦點,但是到最後它必須塑造出名星出來,所以在整個網路商場經營到最後,可能只剩下少數的網站可以生存,好比說只剩下一兩家的網路書店、一兩家的ISP、一兩家的入口網站。 這種大者恆大的模式,除了ISP,其他的市場也是如此,例如網路書店、網路新聞站等,因為只有前幾大才能有獲利、方能生存下去。也因此會壓抑掉小網站的生機,那時他就只好選擇兩個下場,第一、自行退出。第二、等待併購。這是個殘酷的事實。 由上可知,純網路企業與有實體資源支持之企業在策略方向與作法的思考上有明顯的差距。但不論如何,各企業應要瞭解、利用網路與消費者之間的特性,制定出適當之行銷策略,以顧客差異化為目標,充份發揮網際網路的功效。

[Income for LIFE 終生保障收入系統]

沒有留言: